弗蘭克·勞埃德·賴特——美國最偉大建筑師之一
一個將傳統(tǒng)與自然、鋼筋水泥與空調完美融合到一起,鑄造世界典范的大師
弗蘭克·勞埃德·賴特,擁有高齡,一生跌宕起伏,浪漫多情,自由不羈。他與瓦爾特·格羅皮烏斯、勒·柯布西耶、密斯·凡·德·羅并稱四大現(xiàn)代建筑大師。
弗蘭克·勞埃德·賴特(1867年6月8日~1959年4月9日),工藝美術運動美國派的主要代表人物,美國藝術文學院成員 。賴特師從摩天大樓之父、芝加哥學派(建筑)代表人路易斯·沙利文后自立門戶成為著名建筑學派“田園學派”的代表人物。弗蘭克·勞埃德·賴特在美國及全世界享有聲譽,是美國最偉大的建筑師之一。
傳統(tǒng)與自然,新材料與新技術的完美融合
在建筑界業(yè)內,賴特繼承傳統(tǒng)并創(chuàng)新,重視環(huán)境因素,運用現(xiàn)代工業(yè)化材料,特別是鋼筋混凝土的采用,使用一系列新的技術(比如空調)。賴特的設計為后人進行新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鑒。此外賴特還提出“有機建筑”,其特點是開放式的平面布局、模糊的室內室外界限,以及鋼鐵、混凝土等材料的全新使用方法。
?創(chuàng)辦院校,培養(yǎng)人才
1932 年,賴特創(chuàng)立了建筑學院,該學院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天堂谷。 這所學校強調動手學習及賴特的有機建筑設計哲學。其扎根于建筑之中、實驗式的“設計-建筑”項目,源自于塔里埃森學徒項目的傳統(tǒng),彼時項目學員們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地帶設計建造庇護所。該校曾培育出大量建筑師,包括保羅·索萊里 。
?代表作品
2019年,弗蘭克·勞埃德·賴特的20世紀建筑作品,共8座建筑作品,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的世界文化遺產,成為美國世界遺產之一。該遺產由美國建筑師賴特于20世紀上半葉設計的8座建筑組成,包括流水別墅(賓夕法尼亞州米爾潤)、雅各布別墅(威斯康星州麥迪遜)和古根海姆博物館(紐約)等。
流水別墅
流水別墅,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耶特縣米爾潤市郊區(qū)的熊溪河畔。別墅的室內空間處理也堪稱典范,室內空間自由延伸,相互穿插;內外空間互相交融,渾然一體。房子位于流水上方,與自然完美結合。
古根海姆博物館
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全稱所羅門·R·古根海姆博物館,是古根海姆美術館群的總部。該建筑是紐約著名的地標建筑,建筑坐落在紐約市一條街道的拐角處,與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,可以說外觀像一只茶杯,或者像一條巨大的白色彈簧,也有人說像海螺。
該博物館是賴特晚年設計的,1947年進行設計,1959年建成后,一直被認為是現(xiàn)代建筑藝術的精品。博物館外觀簡潔,白色,螺旋形混凝土結構,與傳統(tǒng)博物館的建筑風格迥然不同。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長方形的3層輔助性建筑,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館再次增建了一個矩形的附屬建筑。
博物館的外部向上、向外螺旋上升,內部的曲線和斜坡則通到6層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個敞開的空間,從玻璃圓層頂采光。參觀時觀眾先乘電梯到最上層,然后順坡而下,參觀路線共長430米。美術館的陳列品就沿著坡道的墻壁懸掛著,觀眾邊走邊欣賞,不知不覺之中就走完了6層高的坡道,看完了展品,這顯然比那種常規(guī)的一間套一間的展覽室要有趣和輕松得多。賴特認為人們沿著螺旋形坡道走動時,周圍的空間才是連續(xù)的、漸變的,而不是片斷的、折疊的。